Our story
the story behind

初來乍到韓國時,面對這個即將展開新生活的地方,我感覺到期待與擔憂正同時翻滾我的五臟六腑。與在異地生活過的任何人一樣, 適應或了解新的文化,從來就不是件只有歡樂沒有憂愁的事。雖然並非第一次移居他國,但脫離既有舒適圈再次啟程,並以韓語低落者身分起步的話,吃點苦頭還是要的。
吃了虧或受了點皮肉傷的異鄉人,可能容易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說起抱怨與個人見解彷彿有憑有據。我也曾經這樣,嚴厲地批判過、大肆喧鬧,以化解胸口的瘀血。最嚴重的幾次瘀血來自於新冠病毒爆發初期,與同為中文使用者的朋友用母語聊天,被餐廳店員問候關注,旁邊客人基於本能起身離開或斜眼皺眉,這些經歷過一次就不想經歷第二次的事情,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消化;各種偏見、刻板印象、國家之間本來的問題與衝突,有時候我也搞不情楚到底這些不快感是來自於文化、種族、性別或社經地位,還是這本來就是夾雜所有象限的綜合謎題。
面對謎題,我習慣去探討與反思,有時候在書裡找到答案、有時候則在網路上看到有相同經驗的異鄉人分享,而產生共鳴反應。這些探討與反思的過程,幫助我跳離負面思考循環,並在來回練習幾次後,在回歸寧靜的許多片刻,我發現最苦最悶的、那些所謂的文化衝突及刻板印象,成為讓我越活越清醒的活血化瘀湯。因為每一次化瘀的過程,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驚喜、學習、自我認識與成長。有時候,也會碰到同行者,他們陪伴與同理,參與了自我認識、接納與跨越的歷程。
我也開始漸漸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促進文化理解與交流。
食物,是我在適應新文化中最先認識的新朋友。從小不偏食、無忌口的我,來到了飲食新世界,隨手可觸及的韓國食物熱烈地歡迎我。這位新朋友輕道一聲안녕 你好,就像認識新朋友一般,我們不帶偏見地走向彼此。韓國食物在我居首爾的時間裡,輕鬆地陪伴著我的生活與我的家庭。我透由韓國食物感受到非原生家庭公婆給予的關愛、朋友間共享食物時也一併共享的親暱與溫暖、以及因為做韓國料理而體驗到的關於付出與勞動的喜悅。就這樣,我開始透由餐桌上一道道的料理,開啟了一段理解韓國文化、韓國生活與韓國人的旅程。
開始接觸韓國料理與韓食生活後,放眼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分享韓國飲食文化的前輩。但有感於華語世界的韓食相關訊息比英語界少太多,想著在自己學習與嘗試韓國料理的同時,是否也能以中文記錄下來與更多人分享。本著文化交流與互相學習的心,期許自己能在中文的網路世界留下些許貢獻與小小足跡。
<안녕! 韓食飯桌你好> 親切地問候所有拜訪我飯桌的朋友們。希望我的飯桌風景能給生活在另一端的你們,一點文化理解、一點交流及一點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