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帳馬車是什麼?
〚 布帳馬車 〛·포장마차
포장마차 (Pojangmacha),簡稱 포차(Pocha),
即韓國的路邊攤。漢字直接翻譯的話,即是「布帳馬車」的意思,是指那些在路邊販售簡單小吃與酒類的攤販。從「布帳馬車」字義上也不難想像,韓國的路邊攤是以推車加上可以擋風、遮陽與避雨的帳篷所搭建的。

發展至今的韓國路邊攤已衍生出各種形態,例如在室外以柱子搭建較為固定式的方法,以及有些商家將攤販移到了室內(실내포장마차),但依然營造一種在室外的氛圍。大約從1950年代開始興起的 포장마차 (Pojangmacha) ,從販賣簡單的小食與一杯杯的酒開始,為生活疲憊、忙碌的市井小民提供可以隨時來上一杯的服務。
1970年代後,路邊攤快速發展,販售的食物與酒類也越來越多元。如今,當走在首爾路邊攤聚集區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附有中英日文菜單的店家,這也說明了 포차 (Pocha) 已然成為觀光客的熱門造訪地(例如: 鍾路三家站附近的路邊攤)。雖然,因為非法經營與各種衍生的社會問題,政府對路邊攤進行了取締,造成某些區域的路邊攤漸漸沒落的現象。但當夜晚降臨,走訪首爾那些這著名的 포장마차 (Pojangmacha)集散區,依然可以看到各方人物湧入,造成路邊棚棚爆滿、一位難求的盛況。

喜歡在塑膠棚內喝酒的韓國人
移動式、方便做生意的街邊小吃攤販,其實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如美國的food truck、日本的屋台、亞洲各國的夜市。但韓國的 포장마차 (Pojangmacha) 特別之處在於,포장마차是一個喝酒配下酒菜的地方。當然,不點酒不是不行,有很多賣辣年糕與魚餅的小吃攤販甚至沒有座位,路過的行人隨時站著吃上幾串就走掉,根本不會喝到酒。但如果跟韓國人走進那種有座位的포장마차,你是不會看到韓國人跟老闆點茶或咖啡的。

點綴街頭風景的韓國路邊攤
滲透在各個轉角與巷口的路邊攤販,或許沒有豪華的裝潢與精緻的食物,但卻以最直接的方式與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交集。路邊攤賣的食物,總是最接地氣的國民美食。在韓國路邊攤裡賣的可能是孩子們下課後與朋友們我一口、你一口的辣年糕、也可能是疲憊的上班族回家前映著月光的一杯真露(韓國燒酒)配炒血腸,或是情侶在下雪冬日裡共同窩著吃的一碗熱騰騰烏冬面。



無論白天與黑夜,佇守在韓國街頭的포장마차,很可能是某個人生活中的小小休憩站、也可能是陪伴街坊鄰居成長的重要據點。它富有生命力、也充滿著各種故事與回憶。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來韓國後,一直很喜歡路邊攤的原因。我在網路上(來源)曾經看到一段話,一位韓國小說家是這麼形容韓國路邊攤風景的:「青藍且微暗的電石光燈,如舞台燈光般絕妙地投影的地方」。

直至1970年代前,電力供應情況不佳的韓國路邊攤販,電石光燈(카바이드 등, carbide lamp)一直都是經濟實用的主要照明工具。利用碳化鈣與水反應產生乙炔發光的電石光燈,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這股氣味應該也成為了老一輩韓國人對於路邊攤的特殊記憶吧! 現在的포장마차雖已無難聞的氣味,但依然立在回首可見的燈火闌珊處,點綴著韓國的街頭巷弄。
韓國路邊攤裡賣什麼?
如果有機會問問身邊認識的韓國人,心目中的路邊攤美食是什麼,答案應該不盡相同。要是問Ann老公,他一定會說「如果沒有吃到烏冬面,等於沒去過路邊攤」。本人倒是不炒個重口味牛腸或血腸,會覺得很對不起來了那麼一趟路邊攤的胃。研究路邊攤的菜單,有些老闆以烹煮方法「炒(볶음)、拌(무침)、烤(구이)…」來區分,也有些菜單較為豐富的老闆,還會綜合烹煮方法+食材類型做分類,變成「海鮮(해물)、湯(탕/찌개)、烤(구이) 、炒+拌(볶음+무침)…」等等內含多達50種菜色的巨型菜單。各地區結合當地特色與在地人口味發展出的菜單,重點菜系當然就有所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路邊攤食物相當接地氣且十分親民,與酒共栖的路邊攤裡,各種「下酒菜」與「酒類」絕對是必賣重點。
走進首爾的路邊攤,普遍能看到的食物有:
- 第一類為大家所熟知且接受度高的韓國小吃(분식) 「雞蛋卷(계란말이)」、「魚餅(어묵) 」、「血腸(순대)」、「辣年糕(떡볶이)」、「烏冬面(우동)」、「拉麵(라면)」相當常見;


- 第二類為口味較重、調味偏辣的熱炒類,如「炒牛小腸(곱창볶음)」、「炒血腸(순대볶음)」、「辣炒豬肉(제육볶음)」、「辣炒雞(닭볶음)」、與「辣泡菜五花肉(김치삼겹살볶음)」等熱門菜,適合搭配啤酒與韓國燒酒;

- 湯類料理中「魚餅湯(어묵탕) 」、「貽貝湯(홍합탕),即淡菜 」也是韓國人搭配燒酒的重要下酒菜。看似簡單的清湯,加入了一些青陽辣椒切絲,微辣滋味一碗喝下,既暖胃又刺激食欲,絕對可以再多喝幾杯燒酒下肚;
對很多韓國人也具有挑戰性的「辣雞爪(닭발)」,有時候也會出現在菜單上; 以及各種烤魚、烤海鮮、或者川燙沾醬吃的海鮮、貝殼類也十分普遍。
韓綜《好吃的傢伙們》列舉韓國路邊攤美食Top5
- 第五名「雞蛋卷(계란말이)」,之前Ann也示範過( 點連結 ),很多韓國人會搭配番茄醬一起吃。厚實的口感與酸甜的番茄醬,的確讓人一口接著一口。
- 第四名為「炒盲鰻(곰장어)」,這個食材一般人比較陌生,但其實對韓國人來說,是搭配燒酒不可忽視的一道下酒菜。在釜山相當有名的盲鰻料理,還有各種烤的吃法。路邊攤的炒盲鰻則是會與各種蔬菜一起熱炒,又香又辣的調味醬與口感軟嫩的盲鰻融合在一起,很令人上癮。
- 第三名為「炒雞胗(닭똥집)」,雞胗這道料理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在韓國,會先炸過的雞胗和大蒜一起翻炒,又脆又有嫩勁的口感之中蒜香四溢。
- 第二名為「炒軟骨(오돌뼈)」,一口豬軟骨咬下,彈性帶點脆,在口腔中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與蒜、辣椒醬、辣椒粉、芝麻油、果糖等調味料翻炒的炒軟骨料理,口味香辣中帶點甜味,在韓國也是很受歡迎的。
- 第一名就是「宴会面 (잔치국수) & 烏冬面 (우동)」。看似再平凡不過,但是在寒流來襲的冬日,躲進塑膠棚內來上一碗熱騰騰的面,絕對是溫暖到心頭。一定要搭配醃黃蘿蔔片(단무지)或泡菜一起吃,這是韓國人所普遍認定的美味吃法。



備註: 首爾的路邊攤聚集區落在「江邊站 (강변 포장마차 거리) 」、「鍾路三家站(종로 포장마차 촌)」、「永登浦站(영등포 포장마차 거리)」等地。
在韓國路邊攤喝杯燒酒吧! 韓國人喝的是人生百態
〚燒酒〛· 소주 (Soju)

我們在韓劇裡面,常可以看到主角們在路邊攤一邊喝酒、一邊道出心裡話的畫面。人生劇場裡的各方人物從家人、同事、朋友到戀人,都可能直接在路邊攤上演一段走心的表演。人們相約或相遇在路邊攤,一邊喝酒、一邊談論比較真摯的人生話題。韓國人在路邊攤裡抱怨老闆與做生意,可以談戀愛也能談分手。韓國的路邊攤似乎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人大笑或哭泣的空間,在那裡你允許做自己與真情流露、治療傷痛或思考人生。


前陣子韓國綜藝節目《Begin again 3》甚至在路邊攤進行了街頭表演,歌手Kim Feel (김필)彈著吉他,演唱那首《請回答1988》裡經典OST《青春》時,電視另一端的我竟然有點感動。節目那段的表演,應該拍出了很多韓國人心中포장마차的樣子: 帳棚內昏暗的燈光下,人們圍坐著。或許你是一人前來,或許有伴。當下酒菜與幾杯真露下肚後,微熱將防備一點點地卸下。不知道是因為酒還是路邊攤燈光的氛圍,你對人生的感慨與失落將無預警地湧上心頭,並轉變成最真實的旋律「啊~原來歲月就是這樣流逝的~ 」然後,你明白有些人是你想抓也抓不住,而該逝去的從來就無法挽回。
路邊攤有點窄的座位、共享的燒酒及下酒菜、黑暗中的暖色調光燈,韓國路邊攤的所有配置都間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歌手Kim Feel在路邊攤和前輩吐露了成名前的街頭演奏經歷;在韓劇《鬼怪》裡,連路邊攤塑膠布棚都感到很浪漫的鬼怪女友,在路邊攤棚內向演員孔劉索取初吻。
當然,路邊攤的劇碼不是場場這麼傷感、場場如此動人。我更經常看到的是三兩好友超歡樂,在已經不知道是續攤第幾輪的情況下,銘酊大醉大喊要繼續喝。或是,一桌大叔們發酒瘋,劈哩啪啦每句話都以「阿以~西」髒話開頭(果然喝酒後的人生百態各地都很一致?)。總之,有機會來韓國經過路邊攤的時候,你可以默默地觀察在裏頭吃飯喝酒的韓國人,或許你能一窺韓國人最真實的生活面貌。

2 comments
Wow! You’ve researched and written so well! Amazing! I’m learning so much from your blog. 🙂 Can’t stop reading. I’ve always wondered what is there behind those plastic sheets. Never been brave enough to try. Sadly, I may not be able to eat a lot of it, but so good to learn from you. Love your blog! Keep going! xoxo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It means the world to me. Maybe one day when the virus thing is over, we could go try Pocha together. Have a nice day xoxo